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目前介紹的力竭三大類:
技術力竭(technical/technique failure),又稱為結構/力學力竭(mechanical failure)。
定義:無法維持技術以保持良好的姿勢或結構(proper form)。 比較常見的例如硬舉時駝背、臥推時手肘開掉(外展)等等。 生理力竭(physiological failure)的最後一種,是能量系統力竭(energy system failure)。能量系統力竭的狀況在一般肌力訓練比較少發生,但是在肌力與「體能」訓練、CrossFit、心肺訓練等等就常常是訓練的重點。
生理力竭(physiological failure)除了肌肉力竭(muscular failure)以外,還有另外幾種,本篇要談的是神經力竭(neural fatigue)。
阻力訓練時,肌肉的收縮取決於阻力的大小,當阻力大於肌肉收縮的神經徵召閾值(recruitment threshold)時,個別的運動單元(motor unit)就會收縮。一開始低阻力會先徵召閾值比較低的慢縮肌(紅肌),隨著阻力上升,快縮肌(白肌)才會進來。這就是所謂的大小原則(Henneman's size principle),亦即小的力量需求會先透過細胞較小、閾值低的神經元去徵召慢縮肌,大的力量需求才會透過細胞較大、閾值高的神經元徵召快縮肌。因為慢縮肌對疲勞有較高的耐性,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身體的疲勞感。 假設最大肌力可以使用 100 單位的肌肉好了,那以 60% 的最大肌力為例,我們只會使用 60 單位的肌肉,而不是全部的肌肉出 60% 的力。 除了心理力竭(psychological failure)以外,還有生理力竭(physiological failure)跟技術力竭(technical failure)。今天先來談生理力竭裡面最常被討論的肌肉力竭(muscular failure)。
肌肉力竭也被稱為耐力力竭(tolerance failure)或是絕對力竭(absolute failure)。 定義:肌肉力量下降導致無法完成動作(不論姿勢或技術的表現水平)。 力竭(failure),字面上來說就是沒力,但實務上可以分得細緻一點去討論如何做相應的調整。
不過寫一寫發覺篇幅比預期長,就先來談力竭的種類好了,本篇討論的是心理力竭(psychological failure)。 肌腱的反覆疼痛,可能的原因有幾個大方向:
組織變異例如肌肉纖維化或肌腱鈣化,嚴重的話通常透過手術治療,但近年也有相關的藥物研究;張力結構問題如肌肉失衡,則可以透過徒手治療或是運動按摩來處理。 |
【服務與課程】
【文章分類】
全部
【月份封存】
四月 2025
免責聲明: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並非對一般情况或任何個別人士或病人個案的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有醫療需求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