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力竭(physiological failure)除了肌肉力竭(muscular failure)以外,還有另外幾種,本篇要談的是神經力竭(neural fatigue)。 阻力訓練時,肌肉的收縮取決於阻力的大小,當阻力大於肌肉收縮的神經徵召閾值(recruitment threshold)時,個別的運動單元(motor unit)就會收縮。一開始低阻力會先徵召閾值比較低的慢縮肌(紅肌),隨著阻力上升,快縮肌(白肌)才會進來。這就是所謂的大小原則(Henneman's size principle),亦即小的力量需求會先透過細胞較小、閾值低的神經元去徵召慢縮肌,大的力量需求才會透過細胞較大、閾值高的神經元徵召快縮肌。因為慢縮肌對疲勞有較高的耐性,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身體的疲勞感。 假設最大肌力可以使用 100 單位的肌肉好了,那以 60% 的最大肌力為例,我們只會使用 60 單位的肌肉,而不是全部的肌肉出 60% 的力。 所以,要達到最大肌力,就需要神經系統一口氣把所有的肌肉都叫起來,這對神經系統的負擔是比較大的。也因此在健力、最大肌力、5x5 課表這類的訓練當中,比較容易遇到神經力竭(neural fatigue)和超量訓練(overreaching)。 例如:做完一下 1RM 或 5 下 5RM 的深蹲(下肢訓練)後,如果休息五分鐘依然覺得疲勞、頭痛、使不上力,改練上肢也有力量下降的情況,這就是神經力竭。因為神經系統的上游是共用的,所以下肢訓練造成神經力竭也會影響上肢訓練的表現。 定義:大重量訓練造成的神經疲勞。 與通常由高反覆次數(或者高容量)造成的肌肉力竭相反,神經力竭通常是低反覆次數的大重量造成的,例如:
神經力竭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如果訓練量也造成了超量訓練,那可能需要安排兩週左右的減量訓練。12 下 12RM 的深蹲,後期發生過度前傾、塌腰、膝蓋晃動等技術問題,無法克制,但仍能夠蹲到目標深度並站起來,直到最後一下之後沒力了 → 技術力竭+肌肉力竭 📜 文獻資料:
💧 圖片出處:
|
【服務與課程】
【文章分類】
全部
【月份封存】
一月 2025
免責聲明: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並非對一般情况或任何個別人士或病人個案的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有醫療需求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