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個教練都會有些學生,是已經練了幾年才來上教練課,或是先前已經有上過別的教練的課,才輾轉過來。 今天上課時跟一個三項(深蹲、硬舉、臥推)合起來約四百公斤的學生講到:「很多人深蹲站起來都維持在髖屈的位置而不自覺。」 深蹲時,「你看,你就是會維持髖屈的那一個!」
深蹲動作因為髖屈動作往下走、起來時股四頭發力也多,容易造成髖屈肌短縮和骨盆前傾,導致起來時維持不必要的髖屈,影響腰椎骨盆髖關節 LPHC(lumbopelvic-hip complex)的整體動態;同時也會產生額外的力矩造成下背壓力。 「你維持這麼多的髖屈會在下背造成緊繃,破壞後側鏈的傳遞。如果先拿深蹲當暖身再接硬舉,你硬舉的動作跟訓練量一定會被影響。」 學生:『真的耶!我每次先深蹲再硬舉都會不舒服,直接硬舉就不會!』 常常看很多人在討論,有必要上教練課嗎?不是 Youtube 影片看一看就好了?教練課那麼貴值得嗎?教練的功用不就示範動作/開課表/陪練/幫補……? 就青山個人來說,教練課的價值不是教學生模仿動作,而是教學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動作。 「膝蓋對位的幾個 cue 法裡面,最根本的仍然是膝蓋對位的感覺。因為膝蓋對位的順所以『膝蓋前端對到二三趾』,所以我才說『膝蓋往外對到腳掌的方向』是最末流(治標不治本)的 cue 法。 「你在剛剛的練習其實也感覺到了,不在對位上肌肉有發出警訊告訴你;而你原先深蹲大腿不舒服的感覺跟剛剛的警訊其實是一致的。建立張力是為了在正位上達到張力平衡,用良好的結構達到更有效的發力;並不是胡亂地用蠻力就叫建立張力,那叫浪費力氣。」
長髮高壯漢子進入到第四堂課,這大概是我教課以來,進度最慢的個學生(褒意)。一堂課可以快可以慢,同樣的動作大綱,死拚效率可以用半堂的時間帶過,雕琢細節卻需要三倍以上的時間去琢磨。 對於 PR 在兩倍自重左右的人來說,這時候接觸技術課其實比較辛苦,因為動作訓練中的感受回饋相對於平常的大重量來說微弱很多,但想要前進總是要練的。 「有了完全的活動度範圍才能建立基準,沒有基準的話你做動作就只是漿糊裡摸蒟蒻。」 私人教練的四大證照機構是 ACSM、NSCA、NASM、ACE,本文分享筆者先前考取 NASM-CPT 跟 ACE-CPT 的自學經驗。 ※ CPT = certified personal trainer,認證私人教練 正文難度:Level ① 本文介紹給有志考取四大證照的健身教練
|
【服務與課程】
【文章分類】
全部
【月份封存】
四月 2025
免責聲明: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並非對一般情况或任何個別人士或病人個案的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有醫療需求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