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致把力竭相關的概念介紹完了,再來要問一個問題: 到底要不要力竭? 這個問題要先回到力竭的定義上,一般最常採用的力竭定義是肌肉力竭。以我個人來說,肌肉力竭比較建議用在單關節動作;對於多關節動作,我會建議採用技術力竭作為標準。 除此之外,肌肉力竭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比較有效,但對於老手可能就非必要。為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力竭相關的研究整理: 我們可以發現,對於力竭的研究目前沒有統一的結論,但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受試者的採樣(訓練經驗的有無、程度差異)、訓練的指導方式、測試的內容、力竭的標準等等。 我們把受試者的訓練經驗放進來看,無論訓練經驗都有力竭效益不明顯的結果: 不過大致上來說新手偏向力竭相對有益到無益;老手方面則偏向力竭無益甚至容易有負面效益。 ※ 註:上述關於老手的結論排除了 Gieβsing et al. 的研究,因為該項研究的測試內容為低容量的靜態肌力(low-volume maximal isometric strength),與其他肌力訓練的型態不同。 我們先前在【神經力竭】裡談過,快縮肌的閾值較高,比較晚參與動作(需要大阻力),所以通常慢縮肌會先消耗,接近肌肉力竭時比較能訓練到快縮肌。 老手對於肌肉的啟動較為熟悉,比較能在有限的反覆次數中提前徵召全部的肌肉;新手則可能比較需要透過肌肉力竭的方式才能確實徵召全部的肌肉。此外,老手的「進步窗口」較窄,訓練量沒拿捏好反而沒辦法恢復。 ※ 註:進步窗口待之後有機會談訓練量再做說明。 我們從 Greg Nuckols 整理的圖來看就更明顯了: 我們上一篇講到【有效次數】的概念: 「在 RIR ≦ 5 的時候,訓練效益的增長可能比較高;在 RIR ≦ 3 的時候,訓練效益可能仍有增長,但差異會逐漸減少。」 ※ 註:RIR 為保留次數,詳見【保留次數】一文。 從力竭的相關研究可以進一步理解為: 「在 RIR ≦ 5 的時候,新手的訓練效益增長可能比較高;在 RIR ≦ 3 的時候,訓練效益可能仍有增長,但差異會逐漸減少,對於老手甚至可能是負面效益。」 所以我個人會建議:
📑 參考資料:
📜 文獻資料:
💧 圖片出處:Photo 147313884 © Sergeyacros | Dreamstime.com |
【服務與課程】
【文章分類】
全部
【月份封存】
一月 2025
免責聲明: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並非對一般情况或任何個別人士或病人個案的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有醫療需求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