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的學生有些肩關節的特殊狀況,所以今天在之前唸的書複習到這段: 缺乏最佳的穩定性通常是造成代償性關節疼痛的原因,過度活動的部分往往是患者將遭受痛苦的地方、神經系統通過張力亢進的肌肉來進行代償,這也是肌筋膜扳機點的相應位置。如前所述,這個例子還說明了為什麼專注於扳機點松解的肌筋膜方法往往無法產生長期效果,因為關節疼痛主要問題是穩定性問題,而扳機點是代償性問題。 ※ 以上出自《肩關節和髖關節運動功能障礙糾正性訓練指南》 教練的專業其實是很複雜的,好的教練今天教一分的東西,背後應該要有十分的深度去支持。就像我跟一些舊生常講的: 「我們教的基礎動作,並不是因為簡單而叫基礎,甚至往往基礎動作還會比主項例如深蹲硬舉難上許多。基礎動作之所以為基礎,是因為它們可以優化你的其他動作,即便過了二三十堂、七八十堂課,你都還會從基礎動作受益,並發現新的領悟。」 而有時當我被問到為什麼我一直在進修,我都反而很疑惑:身為一個教練或治療師,為什麼不用一直進修?反倒是時不時看到一些沒什麼在進修的教練,熱衷於招攬學生,讓人覺得很奇怪。
而像是何立安、周博陽、徐國峰、……這些國內前端水準的教練,除了訓練跟教學合作以外,都是常態在進修;再往下山姆伯伯、羅譽寅、余文彥等教練也都是。畢竟教練最根本的是專業的深度跟廣度,而不是一套 SOP 去面對市場百樣人。 -- 今天先不討論教學方法,單就教練自身程度來說,身體技術方面的東西需要兩種層面:
教練自己訓練多年以及參加比賽的經驗屬於第一種,進修證照、閱讀文獻屬於第二種,而參與培訓或工作坊通常兩種都會有。 -- 至於一般所謂的 CPT 證照,是指經過認證的私人健身教練(certified personal trainer),但 trainer 跟 instructor 其實比較偏向是訓練者、指導員的定位。比較進階一點的就是專家(specialist)證照,到了教練(coach)這個層級,責任是重大的。 某些程度上,健身教練素養的低落也跟市場門檻有關。我們先看一下其他運動項目,以水肺潛水來說,潛水教練的養成從開放水域(OW、AOW)往上,還要經過 Rescue Diver(救援潛水員)跟 Diver Master(潛水長),才能考 Diver Insturctor(潛水指導員)。整個花費大概 15-30 萬跑不掉,還需要好幾年時間累積氣瓶數。 至於健身教練呢?那種幾千塊過去吃便當的便當教練證不討論,國際證照價位大概一萬到六萬左右。相對於潛水教練的養成來說,健身教練的確比較平價,但這不代表健身教練需要的專業比較少。 考過 CPT 只是教練專業的最基本。今天當你認可這張證照的內涵,那教材本身能不能融會貫通、每個章節的重點文獻有沒有試著去閱讀、最新期刊有沒有去涉略這些都應該是教練結業後要繼續完善的;實務上跟國手學習、跟世界冠軍學習,也去參與不同訓練方法的培訓,例如西部槓鈴、EXOS、MBSC、Starting Strength、StrongFirst 等等。一個動作的不同教法、不同課表的優化方案都是身為教練要時時鑽研的。 不是能夠帶新手就能算是健身教練。即便教的是深蹲硬舉已經兩三倍自重的新生,甚至對象是另一個教練,也要能夠把動作教得更好,帶學生突破 PR。而在動作與運動表現之外,各種特殊問題在在考驗著教練的專業度。 |
【服務與課程】
【文章分類】
全部
【月份封存】
一月 2025
免責聲明: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並非對一般情况或任何個別人士或病人個案的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有醫療需求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