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上,我一般不建議學生在前期採用伐氏操作法。 伐氏操作法(Valsalva maneuver)的英文命名自 17 世紀的義大利解剖學家 Antonio Maria Valsalva,他為了研究耳壓變化,發明了將口鼻強制關閉再用力吹氣的方法;在中文裡又稱為努責現象,原本是指便秘時閉氣用力的狀態,後借代為閉氣用力之意,出自於 1481 年的元朝醫書《丹溪心法》:「其或氣行血和積少,但虛坐努責,此為無血證。」 閉氣用力的狀態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除了用力排便、用力咳嗽(想咳又咳不出來時)、用力刷洗髒污(例如洗碗)、舉起重物甚至挨打等等都很容易出現。是一種簡單而且本能的提昇胸腹內壓的方式,重量訓練時也可以用於提昇核心的穩定性、軀幹的剛性(可以想成充飽氣的籃球)。 但在教學上,我一般不建議學生在前期採用伐氏操作法。 伐氏操作法在醫學上具有檢查的功用,在特定情況也可以作為介入手段,但也具有一些風險性。這邊不細談醫學或健康上,伐氏操作法的優缺點,我們單就這個方法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來討論。 伐氏操作法儘管可以提昇核心的穩定性,但以深蹲來說,男生大概 70-120 kg 以下/女生大概 40-70 公斤以下的重量,是可以透過別的腹式呼吸技巧來提昇腹內壓以及核心,直到 4RM 以上的重量、或是重量增加到動態呼吸會影響穩定性時,再轉用伐氏操作法即可。 太早採用伐氏操作法的其中一個缺點就是對肺活量沒有太大幫助,要訓練肺活量需要肺部容積有所變化,主要透過吸氣來練習(吐氣練習也有一些幫助),但閉氣、止息、保留息這類的方式沒有氣體進出,肺部容積不變,過早採用伐氏操作法反而會限制以後腹內壓的最大潛力,進而影響個人最大重量的表現與潛力。 在一開始幫阿婉上課時,有注意到她的一個動作模式:當她需要出力時,她幾乎都是採用閉氣用力的方式;當她需要做耐力動作時,就會在吸氣後出現靜默,憋不住時出現嘴唇的爆破音或是類似咳嗽的聲音,再回到吸氣。 在沒有重量的仰臥或俯臥動作中,頻繁地出現需要閉氣用力的狀態,我個人認為這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呼吸失調。伐氏操作法可以作為一種技巧,但不應該變成生活的常態。阿婉在日常中一直採用這樣的方式來用力,或許就是為什麼一開始上課時,呼吸很淺(深呼吸一個循環不到一秒)而氣短的原因之一。 很多常見的呼吸技巧,伐氏、核心繃緊(bracing)、……,其實是會影響自然的呼吸模式的。自然呼吸是有吐有吸的,但在不同的運動裡面,可能會適合不同的呼吸模式。在大重量或是拳擊裡會出現閉氣用力,在自由潛水(free diving)、游泳會出現單純的閉氣,但在慢跑、流瑜伽(Vinyasa yoga)裡面則不會有閉氣。作為教練或學生,除非有意要全天轉換成特定的呼吸模式(例如某些武術),否則教導/學習呼吸技巧之餘,也要注意回歸自然的呼吸模式。 |
【服務與課程】
【文章分類】
全部
【月份封存】
一月 2025
免責聲明: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並非對一般情况或任何個別人士或病人個案的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有醫療需求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